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進入內容區塊

遛遛斗六Logo

一網在手,哪裡都好玩
:::

特色社區

重光社區-(特色蛙種)

2021-12-07

觀光課

重光社區-(特色蛙種)
  • 地址位置

    斗六市重光里重光社區

  • 開放時間

    星期一~日全天

位置、範圍及面積
重光里位於斗六市成功路149甲縣道東側,屬於斗六市南端,東邊與梅林里及古坑鄉庄村相鄰,中間以海豐崙溪為區隔,南邊與古坑鄉、東和村相連,西邊臨接林頭里,北邊與八德里為鄰,村內主要道路是重光路,重光南路,重光北路等。面積為294.42公頃。從高速公路南下國道3號至斗六交流道,往文化路接大學路,到公正派出所左轉,往成功路約2公里,看到五里亭及重光里的路標即可到達。
重光里社區行政區域圖
重光里社區行政區域圖
重光里社區農再計畫社區圍圖
重光里社區農再計畫社區圍圖
 
特色介紹
里名由來
菜公庄是一位吃素男子居住修行的地方,他廣結善緣,結交了不少朋友,當時他居住的地方土地廣闊,所以他招呼外地人來此居住陸陸續續搬來來共有三十多姓,慢慢就形成一個部落。這位吃素的男子後來覺得他修行的地方越來越複雜,不適合修行的人居住,就離開這個地方,另外找地方修行去了。原來居住在那兒的吃素男子,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姓名,只好以『菜公』稱之,後來的人就把這個地方用『菜公庄』做為部落的名稱,民國三十四年政府重新劃分行政區域,把這個地方命名為『重光里』,但是居住在這裡的里民代代相傳,還是以『菜公庄』稱之呢!『菜公庄』 包括菜公庄及二城兩個部落,位在斗六市的東方,東鄰梅林里,西與林頭里毗鄰,距斗六市區僅二公里,交通方便。
人口
重光社區至2016年7月人口約有904戶2757人,近年來年輕人口不斷流失至都市發展,每年均呈負成長趨勢,人口外流趨勢明顯,同時社區趨向老年化,所以本社區致力於參與農村再生,希望能留住流失的青年人口。重光社區為斗六市周邊的農村社區,居民主要為2757人。而由表格可推知近十二年社區人口逐年下降的趨勢十分明顯,由94年的2837人逐年降至105年的2757人,而同一時期,社區平均每戶人數也由3.50 降至3.05人,表明社區中新生嬰兒數量逐年下降。整體而言,數據顯示社區呈現老化現象,並逐漸失去活力。不過最近(104-105年)人口數據,顯示本社區人口有逐漸穩定之趨勢,值得進一步觀察。
社區特色活動
觀音回湖山岩宗教活動〈農曆2/16~2/18〉:
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湖山七觀音分落於各個地方性寺廟。原來七尊佛祖金身原本都是奉祀在湖山岩,日本統治台灣時期,禁止宗教廟會聚集,要消滅信仰中心,已沒收神像加以燒毀,當時日軍收集神像,以軍車運送中,觀音佛祖顯靈,使得車輛輪軸斷裂不能使用,因而沒有被搶走。觀世音菩薩顯靈告知村莊居民某時某分在哪裡取得神像,事後神像分配至各五個村莊保管;光復後佛教尼僧就來到湖山岩念經,當時尼僧團用泥土做成神像,供人膜拜,那時候觀世音菩薩七姊妹就沒有回到湖山岩,只有每年農曆二月十六、十七、十八三天,五個村莊才將佛祖七姐妹恭送回到湖山岩。
觀音菩薩聖誕祝壽宗教活動〈農曆2/19〉:
紫雲堂觀音聖誕活動照片
重光社區-紫雲堂供奉觀世音菩薩,每逢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聖誕,各地信徒前來膜拜絡繹不絕,祈求風調雨順闔家平安。除了社區居民奉上鮮花素果外,還有鄰近廟宇的誦經團,也會一同參與祝壽活動,場面好不熱鬧。
明聖宮廟會宗教活動〈農曆8/26-玄天上帝聖誕千秋紀念日〉:
民國53年重光里興建平房集會所,附帶興建神殿,供奉先民自唐山奉請來之玄天上帝,號稱明聖宮。明聖宮位本社區中心,廟內供奉玄天上帝,包公,註生娘娘等神尊,是社區里民的信仰中心,每逢初一十五或神明聖誕紀念日,人人備有供品或水果前來祭拜,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平安順利。
明聖宮照片
明聖宮照片
明聖宮廟會活動照片
明聖宮廟會活動照片
 
生態資源
黑蒙西氏小雨蛙
黑蒙西氏小雨蛙
特徵:頭長寬略等,吻端尖圓。鼓膜不明顯,顳褶延伸到腹面。背部顏色變化頗大,灰黑色或紅褐色。有背中線,沿背中線兩側有對稱的波狀黑棕色長縱紋,背中線中央有一個小括弧斑。體側從吻端到體側有醒目的黑色寬紋斜達腰部。皮膚平滑但有些細小的顆粒,股部內側的顆粒較大。腹部白色,咽喉部位有些棕色細點。前肢纖細,有深色橫紋。指端有小吸盤,背面有小縱溝。有內掌突及外掌突。後肢粗壯,有深色橫紋。趾端有小吸盤及顯著之縱溝,趾間有微蹼,內外蹠突皆發達。分布:常見於於中南部及東部一千五百公尺的開墾地水域及草澤。平常棲息在樹林底層的落葉間,生殖期時遷移到稻田、草澤、路旁積水等淺水域繁殖。
 
莫氏樹蛙
莫氏樹蛙
特徵:中小型,背部墨綠色時常帶有細小白色斑點,腹部黃色
或綠色,腹部後側、體側及四肢內側時常橘紅色帶有許多黑斑;體側無白線、眼睛紅膜為橘紅色、吸盤大而明顯。 蝌蚪特徵描述:蝌蚪大型,黑色橢圓型,吻端圓;尾呈披針型,尾鰭較高,尾長為體長兩倍,末端鈍圓;眼睛位於頭背側,口位於吻前端腹面。
 
拉都希氏蛙
拉都希氏蛙
特徵:拉都希氏赤蛙體型中型,略呈扁平,頭部長大於寬,吻端鈍短,上唇白色,嘴角後的兩團白色頷腺顯著。背部紅棕色或棕灰色,有些個體背上有黑色或灰色斑分布。拉都希氏赤蛙最大的特徵就是背側褶非常發達,中央部分最粗厚,後段則斷成小疣粒狀。從吻端沿鼻孔、背側褶下方有黑色縱紋,腹側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黑斑。皮膚粗糙,有許多小顆粒,顆粒上有小白刺。腹部光滑,顏色為淡黃色或白色。前肢粗短,背面有黑色橫紋,指端鈍圓,指間無蹼,掌突發達。後肢細長,黑色橫紋明顯,股部內側有黑色斑點及雲斑,趾端略膨大成小吸盤,具半蹼,有內外蹠突。雄蛙具一對咽下內鳴囊。
 
黑冠麻鷺
黑冠麻鷺
特徵:黑冠麻鷺站立時大約47公分高,棲習於森林裏並常夜間活動,遇警時會伸長脖子擬態,在繁殖期入夜後會站在樹枝上向四方大聲鳴叫。成鳥有黑冠、面孔和脖子為紅棕色,背部為黑暗的紅棕色,腹部有細條紋,翼黑。
 
生態-夜鷺
夜鷺
特徵描述:夜鷺雄雌同形同色,模樣相近綠鷺,是鷺科夜鷺屬的一 種。幼鳥體長與成鳥相當,上體灰褐色,雜以不長的棕色縱斑,翅上有星星點點分布的白色斑點系羽梢的白色端斑所形成的;下體近白色密布褐色細縱紋,喙黑色腳黃綠色。成鳥體長約40厘米至 65 厘米,頭頂、枕部上背為略帶金屬光澤的深藍灰色,上體其餘部分和雙翅為端莊的暗灰色,眉紋寬闊呈白色並在額前相連,下體為略帶乳黃色的白色;頭頂生有兩到三根細長的白色蓑羽,在深藍灰色上體的映襯下很醒目,這兩三條蓑羽隨頭部運動而搖擺很好看。虹膜血紅色,喙黑色足黃色。
 
植物資源
生態-榕樹
榕樹
學名:Ficus microcarpa
特徵描述:常綠大喬木,高可達20公尺以上,樹皮光滑,全株具白色乳汁;常有懸垂氣生根。葉單一互生,橢圓至倒卵形,長6~12公分,寬3~6公分,革質或肉質狀紙質,全緣,兩面光滑。花序是隱頭花序,雄花、雌花及蟲癭花生長於一花托內;雌花花被片深3~4 裂雄花、雌花及蟲癭花生長於一花托內;子房歪卵形雄花、雌花及蟲癭花生長於一花托內;花柱側生雄花、雌花及蟲癭花生長於一花托內;柱頭細棒狀;雄花花被裂片3~4枚雄花、雌花及蟲癭花生長於一花托內;雄蕊1枚雄花、雌花及蟲癭花生長於一花托內;無退化子房;蟲癭花與雌花相似。隱花果腋生,成對或單生,球形;內壁上附著有無數的瘦果,瘦果肉質,種子懸垂。徑約1公分,無梗,成熟時顏色由綠轉紅褐色。
 
臺灣欒樹
臺灣欒樹
學名:Koelreuteria elegans 又名:苦楝舅、苦苓江、金苦楝、拔子雞油、臺灣欒華、木欒仔、五色欒華、四色樹
特徵描述: 落葉喬木,植株高度約10-25 公尺,樹幹褐色;二回羽狀複葉,小葉卵形或長卵形,邊緣有尺鋸,4-6 對,基部歪斜,先端尖,紙質;花有5瓣,圓錐頂生花序。花冠黃色,蒴果有三瓣,瓣玫瑰紅色,氣囊狀,先淡紫轉紅褐色,最後呈土色。
 
龍眼樹
龍眼樹
學名:Dimocarpus longans 又名:牛眼、桂圓、福眼
特徵描述:常綠喬木,植株高度約10-15餘米,植株寬度約胸徑1米,板狀根較明顯,核果球形,不開裂,外皮黃褐色,粗糙,鮮假種皮白色透明,肉質多汁,甘甜;種子球形、黑褐色、光亮、物美可食,果實7~8 月成熟。
 
生態-樟樹
樟樹
學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又名:栳樟、栳樹、番樟、紅樟、烏樟、油樟、樟腦樹、本樟、樟木 子、芳樟、香蕊
特徵描述:全株有芳香,灰褐深沉的樹幹有深溝縱裂紋,壽命甚常,是常見的行道樹及百年老樹樹種之一。 單葉互生,橢圓形或卵形、葉端尖,全緣波浪狀,離基部0.5公分處三出脈,葉面光滑亮綠,葉背粉白,揉搓有樟腦的辛香味;圓錐花序,腋生又小又多,花色為黃白色,花瓣卵形,6枚,雄蕊12枚,排成四輪,其中3枚位於最內側為不孕性,花葯瓣裂狀,是雙子葉植物中少見的例子。
 
簡介

菜公庄是一位吃素男子居住修行的地方,他廣結善緣,結交了不少朋友,當時他居住的地方土地廣闊,所以他招呼外地人來此居住陸陸續續搬來來共有三十多姓,慢慢就形成一個部落。這位吃素的男子後來覺得他修行的地方越來越複雜,不適合修行的人居住,就離開這個地方,另外找地方修行去了。原來居住在那兒的吃素男子,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姓名,只好以『菜公』稱之,後來的人就把這個地方用『菜公庄』做為部落的名稱,民國三十四年政府重新劃分行政區域,把這個地方命名為『重光里』,但是居住在這裡的里民代代相傳,還是以『菜公庄』稱之呢!『菜公庄』 包括菜公庄及二城兩個部落,位在斗六市的東方,東鄰梅林里,西與林頭里毗鄰,距斗六市區僅二公里,交通方便。

相關附件
  • 重光_斗六社造好市多好享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