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進入內容區塊

遛遛斗六Logo

一網在手,哪裡都好玩
:::

特色社區

江厝社區(獅鼓陣)

2021-12-02

觀光課

江厝社區(獅鼓陣)
  • 地址位置

    斗六市江厝里江厝社區

  • 開放時間

    星期一~日全天

位置、範圍及面積
地理位置
本社區範圍係為江厝里,位於斗六市區的西南方,北臨龍潭里(龍潭社區)、南臨三光里,以石牛溪為界,東以自行車道為界與溝壩里(溝壩社區)相鄰,西臨斗南鎮東明里(俗稱烏瓦瑤)為界。本社區鄰近古坑綠色隧道、台78線東西向快速公路,為一長帶形分布於雲82線上,有4個自然聚落:江厝仔聚落、廖廍仔聚落、瓦厝仔聚落、新厝仔聚落,詳見下圖江厝地理位置圖(資料來源:斗六市公所)。
江厝里地理位置
江厝里地理位置
 
江厝社區衛星雲圖
範圍面積
雲林位在台灣西方的中南部,在嘉南平原最北端。東邊是南投縣,西臨台灣海峽,南邊隔著北港溪與嘉義縣為鄰,北邊沿著濁水溪和彰化縣接壤。東西最寬的地方有五十公里,南北最長的地方有三十八公里,全縣 面積總計一千二百九十點八三五一平方公里。其中十分之九為平原,十分之一為山地,雲林縣有二十個鄉鎮市,除斗六市、古坑鄉及林內鄉靠近山地,地勢較高外,其餘十七鄉鎮均屬平原地區,大義村之地形,屬平原,地勢低漥,詳見下圖江厝社區衛星雲圖。
特色介紹
里名由來
江厝里為舊斗六街溝仔壩,瓦厝仔、廖廍仔、江厝里、新厝里等四庄頭, 在明治34年(1901)至大正9年(1920)後則屬斗六堡的溝仔埧庄,大正9年(1920)後則屬斗六街,光復後將江厝仔、廖廍仔、瓦厝仔、新厝仔四個聚落併為一里,其庄以江厝仔聚落為最大,故名為江厝里。
人口
本社區有18鄰,約有880戶,男1264人,女1346人,總人口數約2610人,分居於美麗大地(俗稱六百戶)、江厝仔、廖廍仔、瓦厝仔、新厝仔。社區總面積約2.541平方公里,屬斗六巿邊陲地帶,正面臨人口老化、青年因就業、就學、居住外移嚴重等狀況。9由於社區內的美麗大地社區,鄰近台78線東西向快速公路、雲林科技大學與環球科技大學,因此美麗大地時常會有外來移居租賃的家庭、學生,但居住時間不長,因此不算是江厝社區的定居人口,對於改善社區老化的問題沒有幫助。
社區特色活動
本社區除了有形的廟宇、古厝等文化之外,也有社區特色活動以及無形的文化技藝,例如金熙宮以及玄安宮的鳳山館獅鼓陣。社區中的民俗技藝獅鼓陣,每逢佳節慶典,均會出場表演,是社區的重要特色。本社區中的獅陣是由林坤松老師為主要的傳承老師與負責人,鼓陣則是劉 火生老師作為傳承老師與負責人。

在宗教活動上,由於社區中有4處大廟,在各自廟宇主神聖誕時,便會有供奉主神的祭祀慶典活動。金熙宮與玄安宮皆為供奉玄天上帝,主要的祭典為農曆3月3日;龍雲宮主神為中壇元帥,祭典在農曆9月9日,善觀寺則是觀音佛祖,祭典是在農曆2月19日,各大廟共同的祭祀活動14還有農曆7月15日的中元節普渡。另外,瓦厝仔的福德廟有夜巡的活動,夜巡遶境為福德正神每逢中秋八月半外出遶境巡視的祭典,因此稱為夜巡。社區中的廟宇除了固定的祭典活動之外,還會有不定期的進香活動,此活動並沒有固定的時間,是各主神擲筊決定。

另外社區與106年有成立社區劇場,社區居民常會於固定的時間在社區公共空間,例如廟前廣場、社區活動中心等地排練,且於106年12月16日安排第一次公演。
社區特色活動
社區特色活動
生態資源
江厝社區為典型的農村社區,社區在良好的天然氣候、地形與自然環境 的相稱下,吸引許多與生動物前來停留或生活,除了有常見的有麻雀、 白頭翁、家鴿之外,還有小白鷺、夜鷺、赤腹松鼠等,以下為社區可見動物、昆蟲之介紹,(照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小白鷺
小白鷺
生態資源-夜鷺
夜鷺
黑冠麻鷺
黑冠麻鷺
赤腹松鼠
赤腹松鼠
王錦蛇
王錦蛇
非洲大蝸牛
非洲大蝸牛
植物資源
社區中的植物資源多和四周的社區並無太大的差別。包括常見的九重葛、俗稱七里香的月橘、香蕉、含羞草與毛西番蓮等常見的植物。而社區中有多棵生長多年的老樹,樹種以榕樹為主,(照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江厝社區吉祥農場網誌)。
 
九重葛
九重葛
生態資源-月橘
月橘
生態資源-榕樹
榕樹
含羞草
含羞草
毛西番蓮
毛西番蓮
簡介

江厝里為舊斗六街溝仔壩,瓦厝仔、廖廍仔、江厝里、新厝里等四庄頭, 在明治34年(1901)至大正9年(1920)後則屬斗六堡的溝仔埧庄,大正9年(1920)後則屬斗六街,光復後將江厝仔、廖廍仔、瓦厝仔、新厝仔四個聚落併為一里,其庄以江厝仔聚落為最大,故名為江厝里。

相關附件
  • 江厝-斗六社造好市多好享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