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社區
社區位置、範圍及面積
地理位置
八德社區位於斗六市東北方,區內交通發達,有縱貫鐵路、省道3號(文化路)可往西螺、斗南,通中山高。中二高(林內、古坑交流道)可達南北各地。雖然有鐵路通過,但社區內部沒有站體,但前往斗六車站也是相當方便八德社區西邊為斗六市區及斗六火車站,南邊為大竹圍農田耕作區,北邊與東邊為林子頭溪為界線,形成溪流環繞社區的情形。
範圍面積
八德社區總面積約235.34公頃(2.3534 平方公里)。八德社區原名海豐崙,剛好位於新虎尾 溪、海豐崙溪、石榴班溪(林子頭溪)三條溪流交匯之地,其地形較高,周邊河流圍繞,形成如海埔之立崙且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故名海豐崙。

社區位置圖

社區範圍圖
特色介紹
里名由來
斗六市八德社區舊稱海豐崙,主要是由海豐崙部落、何厝林子頭部落和大竹圍部落組成,現今新舊里民集結,構成美輪美奐的新(心)住宅社區,產生了多樣化的社區面貌。
人口
八德社區人口資料自雲林縣政府戶政入口資訊網查詢得知,107年7月的戶數登記為1250戶、人口數為3877人。若從106年一整年來看,社區的人口數有略微下降的趨勢,可能因為人口老化關係,戶數的變動整年度為增加。以107年7月斗六市鄉的各年齡區間/男女人口數來看,主要集中在35-65歲,男性人口比率略低,目前以中老年人口居多,未來需擔憂人口面臨老年化所帶來的潛在問題。
社區特色活動
社區特色活動主要分為常民性文化活動及傳統技藝等兩方面。
常民性文化活動:常民性的文化活動主要是以廟宇節慶為主,如中元普渡、關聖帝君誕辰,祈求平安、豐收。結合舉辦寫生比賽,這樣的廟慶文化具獨特性並吸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事務,因此有傳承延續的必要。
常民性文化活動:常民性的文化活動主要是以廟宇節慶為主,如中元普渡、關聖帝君誕辰,祈求平安、豐收。結合舉辦寫生比賽,這樣的廟慶文化具獨特性並吸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事務,因此有傳承延續的必要。
生態資源
本區域因保留較多的農塘、魚池,與農圳及新虎尾溪,提供野生動物棲息之良好場所,故在公園及農田周遭可看見特有種諸羅樹蛙、獨角仙、原生種植物。
社區對於這些自然資源謹慎保育與保護,秉持著生態保育觀念,建立低碳生活模式,採用生態工法營造整體環境。每當夏季時,農塘、生態池都會出現蝌蚪,夜間常聽到諸羅樹蛙的叫聲,尤其是雨過天晴後,諸羅樹蛙像在開演唱會一樣,大聲開唱著。
另外社區還有獨角仙的存在,社區綠美化計畫化內,規劃保育獨角仙計畫,我們在社區內種植5~7棵光臘樹,復育獨角仙生態,讓獨角仙有棲息空間。
社區對於這些自然資源謹慎保育與保護,秉持著生態保育觀念,建立低碳生活模式,採用生態工法營造整體環境。每當夏季時,農塘、生態池都會出現蝌蚪,夜間常聽到諸羅樹蛙的叫聲,尤其是雨過天晴後,諸羅樹蛙像在開演唱會一樣,大聲開唱著。
另外社區還有獨角仙的存在,社區綠美化計畫化內,規劃保育獨角仙計畫,我們在社區內種植5~7棵光臘樹,復育獨角仙生態,讓獨角仙有棲息空間。

諸羅樹蛙
諸羅樹蛙的體型為中小型,背部黃綠色,腹部為白色或淡粉紅色,由吻端至四肢全緣均鑲上白邊。虹膜呈草綠色,吸盤發達。雄蛙吻肛長 平均為 4.4 公分、體重 5.8g,而雌蛙吻肛長平均為6.3公分、體重15.0g。

獨角仙
獨角仙是完全變態的昆蟲,即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社區內種植光臘樹復育獨角仙生態。
植物資源
在植物資源上,多數土地都是作為農業生產用,如稻米、文旦等,還有一般常見的喬木,如臺灣扁柏、樟樹、臺灣二葉松、山櫻花等等。社區內黑松公司廠房後就有一棵老榕樹,河堤邊 有一棵百年茄苳樹,社區植物資源如表所示。
八德社區還有設置八德園植物教材園區,建材是使用透水性環保磚鋪設步道曲徑,可以讓水滲透;廣植台北草與地毯草,不但綠美化又可以降溫。以植物多樣化、多層次植栽為原則,儘量種植台灣原生樹種為主,如台灣欒樹、竹柏、羅漢松、蘭嶼土肉桂、台灣山櫻花、台灣肖楠、水柳、石斑木、白水木等等。
八德社區還有設置八德園植物教材園區,建材是使用透水性環保磚鋪設步道曲徑,可以讓水滲透;廣植台北草與地毯草,不但綠美化又可以降溫。以植物多樣化、多層次植栽為原則,儘量種植台灣原生樹種為主,如台灣欒樹、竹柏、羅漢松、蘭嶼土肉桂、台灣山櫻花、台灣肖楠、水柳、石斑木、白水木等等。

台灣欒樹

石斑木

榕樹
簡介
斗六市八德社區舊稱海豐崙,主要是由海豐崙部落、何厝林子頭部落和大竹圍部落組成,現今新舊里民集結,構成美輪美奐的新(心)住宅社區,產生了多樣化的社區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