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社區
社區位置、範圍及面積
地理位置
本社區範圍係為保庄里,位於斗六市區的西南方,北臨虎溪里(虎溪社區)、南臨鎮西里,以火車道為界,東以長平里相鄰,西臨正心里與三平里。保庄里是舊斗六接保長部段、保長部、竹圍子、下厝仔、后庄仔、過溝平等五庄頭,在斗六區西方,故光復後改稱保庄里。詳見下圖保庄地理位置圖。

▲保庄地理位置圖
範圍面積

▲保庄社區衛星雲圖
雲林位在台灣西方的中南部,在嘉南平原最北端。東邊是南投縣,西臨台灣海峽,南邊隔著北港溪與嘉義縣為鄰,北邊沿著濁水溪和彰化縣接壤。東西最寬的地方有五十公里,南北最長的地方有三十八公里,全縣 面積總計一千二百九十點八三五一平方公里。
保庄社區位於斗六市西南方,隔著鐵道與市區相望,東南方緊鄰斗六市區,西南接種要行政中樞:雲林縣政府、斗六市公所等公家機關,西鄰長平,北街虎溪,東為三平,南為鎮西;面積約4,16平方公里,詳見下圖保庄社區衛星雲圖。
保庄社區位於斗六市西南方,隔著鐵道與市區相望,東南方緊鄰斗六市區,西南接種要行政中樞:雲林縣政府、斗六市公所等公家機關,西鄰長平,北街虎溪,東為三平,南為鎮西;面積約4,16平方公里,詳見下圖保庄社區衛星雲圖。
特色介紹
里名由來

▲保庄里位置圖
保庄里是舊斗六街保長部段、保長部、竹圍子、下厝仔、后庄仔、過溝坪等五庄頭,在斗六市區西方,故光復後改稱保庄里。
「上庄」頂庄是保庄里的較北部的聚落(最靠近市區)、「中庄」是本村庄的中心聚落、「下厝仔」是本村庄的庄尾,因地勢較低而得名、「竹圍子」原先只有一戶人家居住,周圍都是包竹子圍著,而命名為「竹圍」、「後庄仔」又叫做過溝坪本庄到後庄子必須經過一條河溝,所以又叫「過溝」。
「上庄」頂庄是保庄里的較北部的聚落(最靠近市區)、「中庄」是本村庄的中心聚落、「下厝仔」是本村庄的庄尾,因地勢較低而得名、「竹圍子」原先只有一戶人家居住,周圍都是包竹子圍著,而命名為「竹圍」、「後庄仔」又叫做過溝坪本庄到後庄子必須經過一條河溝,所以又叫「過溝」。
人口
本社區有43鄰,約有2,305戶,男3202人,女3266人,總人口數約6468人,目前社區老年人口比例已超過聯合國世界組織所認定的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7%以上)百分比,顯示社區人口老化現象研究。
人口
社區特色活動
清水祖師生日遊庄

清水祖師生日遊庄

清水祖師生日遊庄
慈惠宮拜斗燈

拜斗儀式,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十日子時開始,主要是祈求一家打小都能平平安安,祖先能夠得到我們給他們的祝福,請神---在三月時日子時之前,誦經團會再天公壇前請神咒,邀請天公等各神明,還有無形的一切,只要經過慈惠宮的上方,皆會來到慈惠宮的監壇和監齋,監督拜斗儀式是否確實,而監齋則是指監督廚房是否按照規矩來,不煮葷食(天公壇-雙層桌,拜天公時皆須使用)。開燈—子時一刻,開燈儀式就開始,斗燈皆須放在廟裡面,唯有齋戒三大的男性可以入廟,法師點燈後,需要有人進到廟裡幫忙護燈,以確保斗中燈或長明不滅。拜榜—向玉皇大帝請旨舉辦法會,有點像是社區要開會員大會,需要向公所聲請的概念。
拜斗--(一斗為一戶人家)亦在祈禱元辰光彩,消三代業障,希望這一年能夠得到護祐,一個斗裡面會放五樣法器,稱其為拜斗五寶,每個寶物皆有其意義,
1.尺:量三代的長短、
2.劍:嶄魔、
3.剪刀:剪冤親債主、
4.鏡子:照耀四方、
5.天秤。
五寶除了代表不同方位的天神之外,還象徵公平、消災、避邪、補運、光明。
謝斗--在斗燈前誦經團每個月初一,十五都會到宮裡誦經,把念過的經文做記號,必須「表繳上蒼」。
拜斗--(一斗為一戶人家)亦在祈禱元辰光彩,消三代業障,希望這一年能夠得到護祐,一個斗裡面會放五樣法器,稱其為拜斗五寶,每個寶物皆有其意義,
1.尺:量三代的長短、
2.劍:嶄魔、
3.剪刀:剪冤親債主、
4.鏡子:照耀四方、
5.天秤。
五寶除了代表不同方位的天神之外,還象徵公平、消災、避邪、補運、光明。
謝斗--在斗燈前誦經團每個月初一,十五都會到宮裡誦經,把念過的經文做記號,必須「表繳上蒼」。

慈惠宮拜斗燈

慈惠宮拜斗燈
花鼓陣

在一次環保志工清潔到的早餐,理事長開玩笑地說,你們連掃地都這麼會搖,不然組個隊伍來讓大家搖一下,後來在談天中確立了這個想法,一開始是成立毛巾操隊,庄裡的青壯年和老人都參加,但體力上的不同讓他們有所差異,後來在偶然的機會裡,經由沈明文先生牽線認識了褒中花鼓隊的老師,於是在各方努力下,保庄花鼓陣於2014年成立,一開始剛成立時世上當時有花鼓陣且鄰近的文安國小借道具,後來就自行購買鼓、鑼、鈸、涼傘、旗等道具。並有了固定練習時間及地點,來參加花鼓陣的居民,也都非常喜歡這個能夠交流感情,又能夠運動的花鼓時間。

花鼓陣

花鼓陣
土地公生日
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生日,對於台灣民間信仰來說,慶典雖然不會盛大到請流水席,但也是一個庄頭一年之中重要的日子。這天庄民除了舍向土地公燒香拜拜,準備给土地全祝壽,全台灣只要有土地公的地方,就會有熱鬧。全保庄社區共有兩間土地公廟,在後庄的福德宮,和土地公一起「過生日」 二月初一時,附近佛寺的國樂團,受邀來為土地公祝壽,雖然整個國樂團人數並不多,但素質頗高,為土地公演奏一點都不馬虎,而且設備精良,有登大舞台之姿,整整兩個小時的演出,除了曲間短暫休息之外,一首又一首美麗的曲子,皆由樂手的指尖流瀉而出,團員表示:除了第一首和最後一首是為土地公祝壽的「萬壽無疆」,其餘的曲目,都是因應當時對象的年齡演奏歌曲,不只讓土地公開心,也希望庄民能夠一起同歡。
二月初二時,庄裡就會開始祝壽,早上便會有許多庄民前來,廟方會請附近的誦經團,廟旁一大早就會有許多婆婆媽媽到廟裡幫忙,要煮飯給信眾享用,早上到下午水果、米粉湯、飯菜都由這些媽媽阿姨們準備,讓來祝壽的大家一起享用食物,伯伯也會幫忙準備場地,大家會為土地公盡一份自己的心力。廟方也會將廟裡的卡拉OK搬出來讓大家一同享樂,庄內的村民會互相協助年長者來到這裡,有些人幫忙推輪椅或是開車承載。這是鄰居們分享生活的好時間,也是孩子們找到玩伴的好地方,在這裡彷彿忙碌的時間都被停止。下午兩點,社區的花鼓陣會來祝壽,這時庄民們的注意力會放在花鼓陣身上,能在熱鬧時增添不少氣氛。
二月初二時,庄裡就會開始祝壽,早上便會有許多庄民前來,廟方會請附近的誦經團,廟旁一大早就會有許多婆婆媽媽到廟裡幫忙,要煮飯給信眾享用,早上到下午水果、米粉湯、飯菜都由這些媽媽阿姨們準備,讓來祝壽的大家一起享用食物,伯伯也會幫忙準備場地,大家會為土地公盡一份自己的心力。廟方也會將廟裡的卡拉OK搬出來讓大家一同享樂,庄內的村民會互相協助年長者來到這裡,有些人幫忙推輪椅或是開車承載。這是鄰居們分享生活的好時間,也是孩子們找到玩伴的好地方,在這裡彷彿忙碌的時間都被停止。下午兩點,社區的花鼓陣會來祝壽,這時庄民們的注意力會放在花鼓陣身上,能在熱鬧時增添不少氣氛。

土地公生日

土地公生日

土地公生日
老人福利
全年每週一~五,上午09:00~12:00由在地人提供在地服務,建立社區自主運作模式,落實社會福利社區化,使老人得到支持性的服務照顧,其中健康促進是由社區志工及講師帶領健身操、歡唱等長春運動,並不定期邀請公部門或民間機構辦理各種相關講座,再配合每日的量血壓檢測,隨時掌握長者的健康狀況,提供適當的配套措施。

落實社會福利社區化

隨時掌握長者的健康狀況
辦理社區共餐
由協會志工烹煮備餐提供據點長輩於健康促進後共餐,增進情誼。於107年9月起因居民反映:「假日家人都不在身邊,獨自一人在家不知吃什麼,感到孤獨」,社區有感其需求,故先行試辦長青食堂,透過此項服務,除令長者食慾大增外,更減輕其孤獨感。108年起向衛福部申請經費辦理關懷據點,也將社區共餐的時間改至每週四,讓長者們上完據點課程後一起用餐。廚房志工分為2組,每組7人共14人,工作含挑菜、洗菜及飯後收拾等。

由協會志工烹煮備餐

長者們上完據點課程後一起用餐
媽媽教室常態活動
社區無償提供場地,讓社區婦女們有一個空間可以運動,學習瑜伽及肚皮舞。每週一、三,晚上7點至9點,1.以運動為主題,多元性、常態性運動指導或體驗課程,搭配進行,促進身心靈健康,從運動中拉進居民的互動,增進社區凝聚力,2.編排舞蹈表演,代表社區出去參加活動。為維持健康,達到健康,必需適時適度運動。健康與體適能兩者息息相關,不可分割;要使身體機能達到最佳狀態,除了要飲食均衡和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外,適量運動亦非常重要,故提倡健康體適能運動是現代生活中迫切需求。
社區尋寶,社區手路菜
結合在地故事性、環保、在地食材、社區產業等概念討論主題,並以社區農特產做為主軸(絲瓜、柚子、茂谷),作為主軸並融入在地故事,也運用伴手禮入菜結合行銷,望達到社區永續的效益。由虎尾科技大學,安排之手路菜課程訓練社區指導烹飪要領、擺盤、擺桌及餐桌禮儀等。再由社區討論,擬定主題及菜單(填寫社區提案調查表、經費概算表)舉辦手路菜相關活動,如開發社區特色手路菜(3-6道)或餐桌小物製作等,因應各社區需求,可自行聘請專業廚師自各社區上課,舉辦成果展

舉辦手路菜相關活動

開發社區特色手路菜
青少年產業體驗活動
將社區原有食農基地搭配在地物產,舉辦社區獨有的菜頭節活動,讓兒童們參與其中,藉由拔蘿蔔的體驗項目,讓他們了解食物的來源以及耕作者的辛勞。體會學習的重要,在培養多元潛能外,也能建立自信,讓學童身心健全發展。為都市學生開啟美好的體驗,為家庭帶來向上提升的力量,也為社會埋下良善的種子,迎接美好世代來臨。

菜頭節活動

兒童們參與其中
生態資源
社區為典型的農村社區,社區在良好的天然氣候、地形與自然環境 的相稱下,吸引許多與生動物前來停留或生活,除了有常見的有麻雀、 白頭翁、家鴿之外,還有小白鷺、夜鷺、赤腹松鼠等,以下為社區可見動物、昆蟲之介紹,(照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小白鷺:
全身雪白,嘴呈黑色,腳為黃色,腳及頭部很長,常會築巢在竹林等地。每當 農田播種秧苗時或是稻田收割時,牠總跟隨著農機後啄食田裡的蚯蚓來果腹。
夜鷺:
俗稱的「夜光鳥」,社區內有許多樹木, 會吸引夜鷺前來築巢,社區中有許多水圳,有小魚提供夜鷺食物來源。夜鷺是 晚上出沒於社區中,在社區裡常可以在晚上聽見夜鷺的叫聲。
黑冠麻鷺:
由於動作緩慢,有人靠近時也不一定離 開,因此有「大笨鳥」的稱號。出現在社區的時間大多為下午、傍晚,常會於 草地、農田中捕食蚯蚓等昆蟲。
赤腹松鼠:
社區中有不少大樹,其結成的果實成為赤腹松樹的食物來源。雖然赤腹松鼠十分怕生,但是還是可以在社區的大樹上看見赤腹松鼠穿梭其中。
王錦蛇 :
俗稱臭青母,是社區中常見的蛇類,因為王錦蛇經過的地方會有似腐敗的氣味,所以俗稱臭青母。會溜進社區有養雞的人家偷吃雞蛋。
非洲大蝸牛:
非洲大蝸牛在社區相當常見,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與快速繁殖下一代的能 力,非洲大蝸牛雌雄同體、異體受精、 每次產卵數約200顆、一年約可產卵6次且孵化率約九成,也是農民頭痛的物種。

小白鷺

夜鷺

黑冠麻鷺

赤腹松鼠

王錦蛇

非洲大蝸牛
植物資源
社區中的植物資源多和四周的社區並無太大的差別。包括常見的九重葛、俗稱七里香的月橘、香蕉、含羞草與毛西番蓮等常見的植物。而社區中有多棵生長多年的老樹,樹種以榕樹為主,(照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九重葛:
社區中常見的九重葛多有硬刺,花苞大而明顯,多彩而鮮豔,但是花卻很小而不顯著,並且通常是無花瓣居多。九重葛是常綠植物,相當耐旱好種。
月橘:
社區中常見的常綠灌木,常被種植來做為綠籬笆。在夏、秋之際可以見小白花盛開,香味撲鼻,果實成熟時為紅褐色。
榕樹:
社區中有多棵老樹,以榕樹為主。榕樹樹性強,不擇土壤:地表處根部常凸起破壞道路,因樹冠寬廣,枝葉濃綠,能容人納蔭。
含羞草:
含羞草是一種外來種,但為一種在台灣常見的植物,在社區裡也相當常見。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於含羞草受到刺激時葉面會收縮,就像是被碰到了會害羞一樣因而得名。
毛西番蓮:
毛西番蓮是台灣常見的常綠藤本植物,在社區中也是常見的植物。社區中的學童會於草叢中尋找成熟的果實來品嘗。

九重葛

月橘

榕樹

含羞草

毛西番蓮
簡介
保庄里是舊斗六街保長部段、保長部、竹圍子、下厝仔、后庄仔、過溝坪等五庄頭,在斗六市區西方,故光復後改稱保庄里。「上庄」頂庄是保庄里的較北部的聚落(最靠近市區)、「中庄」是本村庄的中心聚落、「下厝仔」是本村庄的庄尾,因地勢較低而得名、「竹圍子」原先只有一戶人家居住,周圍都是包竹子圍著,而命名為「竹圍」、「後庄仔」又叫做過溝坪本庄到後庄子必須經過一條河溝,所以又叫「過溝」。
